从产业一线走出的农垦企业家(夏文余)
2024.12.03编者按:5月份以来,商会秘书处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开展“企业家风采”宣传活动,全方位宣传商会优秀企业负责人,充分发挥互相交流学习、传播正能量的作用。商会简报从第5期开始分别刊登他(她)们的创业事迹:
从产业一线走出的农垦企业家
——记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 夏文余
黄海之滨,熏熏夏风轻扫广袤无垠的滨海平原,鼓动着轻盈的五星红旗,温热的阳光在列队齐整的正大丰海人身上流照着。
夏文余在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留影
早上7点55分,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夏文余在办公室仔细整理完衣角,径直走向办公楼一侧的升旗广场,正大丰海所有机关在岗职工正陆续集中起来。
“我们公司前身是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制药厂,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是我们的一项传统。”夏文余介绍道。
8点整,嘹亮的国歌准时奏响,夏文余调了调身姿,凝望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,站得更挺直了。
今年是夏文余在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(简称“正大丰海”)的第37个年头。自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以来,在他带领下,正大丰海成功跻身“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”行列,先后荣获“江苏省省长质量奖”、“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”、“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”等荣誉称号,他本人也连续8年获评盐城市杰出企业家(2016—2023年),2021年获评“江苏省劳动模范”,2022年获评“江苏制造特殊贡献奖先进个人”,2023年获评“江苏省优秀企业家”等称号,并于2023年1月光荣当选第十四届江苏省人大代表。
从一线来
1987年夏天,夏文余从新曹农场高中毕业,他看准制药行业向规模化、科技化、现代化转变的契机,选择留在垦区,参加了当时江苏省黄海制药厂(正大丰海前身)的统一招工,成为在黄海之滨艰苦奋斗的“江苏农垦人”。
从小针剂车间药品配制工、质量部计量管理员到财务科科长、物流部经理、销售总监、副总经理再到正大丰海党委书记、总经理。夏文余在基层经受住了摔打历练,磨炼出一身本领才干。
在担任质量部计量管理员期间,夏文余推动制定了公司三级质量标准,为公司全面提升产品质量,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。“我这个人在什么岗位上都慢不下来,只有实干才能推进工作、解决问题、抓住机遇。”夏文余笑着说。
1991年,夏文余从江苏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财会专业中专毕业,随后他又自考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的大专文凭,他坦言正是财务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让他形成了系统性思维,帮助他在决策时更游刃有余。“医药政策、竞品价格、市场行情、成本预估,对这些信息的了解是基本要求,还要统筹起来一起想,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良机。”谈到老本行,夏文余熟稔于心。
2005年,企业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,也正是这一年9月,夏文余分管起了新药销售队伍组建和销售工作。随后的9年间,在他的带领下,营销队伍由原先的32人扩充至500余人,销售额也成功从1个亿迈上了10个亿。
抢占特医产业先机
2014年,夏文余担任起正大丰海总经理一职,身份的转变让他面临了全新的挑战。
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修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,将保健食品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三类食品纳入“特殊食品”,特医食品正式在法律上获得“食品”的身份。
所谓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(简称“特医食品”),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、消化吸收障碍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,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。其成分大多无法从日常饮食中直接获得,主要强调的是营养支持作用,适用于对营养素有特殊需求的人群。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、促进病人康复、缩短住院时间、节省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。据当年相关数据统计,全球每年特医食品市场达560亿—640亿美元,并以6%的速度递增,中国市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%,尚属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,市场潜力巨大,发展前景广阔。
夏文余和团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潜在的行业机遇,与此同时,他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进入这一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。在技术层面,由于国内特医食品起步晚,相关产品的制造技术长期由外资企业所垄断,研发、生产和专业服务人才严重匮乏,企业需要一段时间人才和技术的储备,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高地。而在生产层面,特医食品生产标准要高于保健品且无限接近于药品,国内有资质进行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。建设自己的特医食品生产线固然需要面对巨大的前期成本,但也是综合考虑下的最优解。“看准了,就抓紧干!”夏文余说,“投入到这个行业是通过科学决策而来的,我们经过了反复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考证分析,没理由不抓住一切有利条件。”
2016年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公布了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》。自此,特医食品迎来产业发展期,正大丰海也得益于提前的谋篇布局,抢占了市场先机。2021年,正大丰海上市特殊医学用途碳水化合物组件配方食品“素乾”,这在全国属于首家,突破了特医核心乳化技术,打破了外企垄断。“目前,我们一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6000万元,在中国整个行业内我们是第一,准备在未来两年内把销售额突破到1个亿。”夏文余自豪地说。
创新是第一动力
对于药企而言,持续创新是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动力,技术和研发上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。近年来,正大丰海成功实现了研发由“仿创结合”向“创仿结合”的战略转型,创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体系。
截至目前,正大丰海共有10多个1类新药在研,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有4个1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,其中FHND9041创新药已基本完成Ⅲ期临床,于2024年11月正式向药品审评中心报批,其专利已布局中、美、欧、日、韩、澳、加等国家和地区。
“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方面的突破,还包括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的创新。”考虑到药企各类专业人才众多,单一的晋升渠道不足以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,正大丰海结合企业实际建立“三线发展通道”,将管理、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分开考核,独立晋升。此外,为了更好地对接并留用研发人才,正大丰海还在南京建立研发中心,帮助人才更好地融入企业。目前,正大丰海管理岗位中80后的占比达到了77%,这也得益于企业不讲究论资排辈,而是坚持以能选才的价值观。“解决好系统性问题,人才才能引进来、留得住。我们现在仅研发人才就已经超过150人,其中硕士研究生占70%,还有4个博士生。”夏文余说道。
夏文余是公司里出了名的工作狂、行业的“痴迷者”,工作起来经常“5+2”、“白加黑”。正大丰海办公室主任杨寅说:“夏总是整个人基本上都泡在工作里,就连出差都尽量安排在晚上走,这样就不耽误白天的时间。” 夏文余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,职工们看在眼里,内化在心里。“大家都在谈管理模式创新,在我看来,最有效的创新莫过于管理者率先垂范,共同为企业发展倾注热情与智慧。”夏文余说,在他心里,管理不是一味地说教和批评,而在于宽严适度、正确引导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一直是这样做的。
37年来,夏文余从产业一线一路走来,从一名车间普通职工成长为总经理。在他的带领下,正大丰海不断挑战自我,每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背后,都凝结着他与团队的思考、努力、总结和永不言弃。他说: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,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的使命不仅仅是盈利,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,我们相信正大丰海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< 上一篇
做一名优秀的抛丸机产业“创二代”
下一篇 >
没有了!